电力局长竟是间谍?向美日提供绝密情报,被抓后高喊:我是美国人

   日期:2023-08-27 13:08:27     来源:互联网

之前,浙江省通报了一起涉案金额巨大的案件。而这起案件又与普通的贪污案件有所不同,因为这起案件的主凶竟然是一个美国间谍!这位在国家电力公司工作多年的“老干部”,连续向美国输送了大量珍贵情报。当被抓时,他竟然还高喊:“别抓我!我是美国人!”这个人究竟是何许人也?让我们一起揭开谜底。

功成名遂忘初心

这位被誉为“建国第一大间谍”的前浙江电力局长,名叫方复明。


(资料图片)

说起来,这位“方局长”可以算得上是我国最早一批的高级知识分子。

当时,方复明考入了我国上海交通大学,并且选择了非常热门的机电专业。

那个时候国家非常重视知识分子,所以大学毕业后都会直接分配到工作岗位。

方复明在优秀品学兼优的情况下,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浙江省电力局。

他从基层开始工作,凭借着聪明才智和善于与人相处的能力,他的职位一路高升。

从一个普通的员工到达了浙江省电力局的高层职位,方复明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

方复明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浙江省电力局的副局长。

当时作为正局长的干部已经接近退休年龄,这表明方复明确实是年轻有为。

如果方复明能够一直如此勤奋地坚持下去,或许他的结局就不会变成这样。

然而,世事难料,再厉害的人也无法逃脱“权钱”两个字的纠缠。

从1985年开始,方复明就开始了自己的“贪污腐败之路”。

中饱私囊捞油水

让方复明放下职业操守,第一次从工作中获得不法利益的是1985年的“北仑港电厂招标项目”。

按理说,这样规模巨大的国企项目应该首先寻找实力雄厚的外资企业加入。

但不知怎么回事,最后中标的竟然是一家默默无闻的日本企业。

这家日本企业名叫“丸红株式会社”。

尽管如今这家企业已进入“全球500强”之列。

但在上世纪80年代,它的实力非常薄弱,根本没有能力争取北仑港电厂这样的项目。

然而,这家日本企业当时的领导人非常“机灵”。

他通过人脉获得了方复明的私人联系方式,在一场饭局上直接拿出了16万美元。

方复明虽然是国企的领导,但是从未见过如此巨额的现金。

面对信念与金钱的诱惑,方复明最终选择了金钱。

为了让丸红株式会社获得这个中标的机会,

方复明还从这16万美元中拨出一部分钱,用来收买当时共同负责这个项目的两个领导——刘连城和吴守仁。

最后,丸红株式会社终于达到了目的。

他们得到了这个潜力巨大的项目,而与此同时,方复明也在堕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坏事做尽被抓捕

后来,中央反腐的力度逐渐加大。

方复明深知“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道理,在1989年急流勇退,辞去了浙江省电力局副局长的职位。

这是否意味着方复明会“金盆洗手”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辞去职务之后的方复明居家迁往美国,干起了“间谍”的勾当。

方复明利用自己在浙江省电力局十年从业的积累的人脉,辗转在中美两国从事电力方面的生意。

在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方复明还为美国当局提供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情报,实在是可恶至极。

但人在做,天在看,很快我国国安局就发现凡是方复明经手过的项目,最后都到了美国公司的手里。而且方复明还修改了自己的国籍。

这种反常的行为立刻引起了公安机关的注意,各种证据都表明,方复明有可能是美国间谍。

经过一年多的跟踪调查,国安局工作人员终于发现了方复明的破绽,他竟然将自己的随身电脑遗落在住宿的宾馆里。

得知这一消息后,专案人员带走了他的电脑进行检查,果然不出所料。

方复明携带的电脑是美国军方的一台电脑,里面存放着他多年来搜集的各种情报。而且专家们在这台电脑中还发现了其他贪腐人员的信息,比如前文中提到的吴守仁等人。

在法庭上,方复明一直不肯承认自己的罪行,依然咬紧牙关辩解。直到证人吴守仁对他进行指证,他才勉强屈服。

当法官宣布判决时,他竟然大声喊道:“我是美国人!”试图依靠自己的国籍逃避坐牢,这显然是胡言乱语。最终,方复明得到了他应有的惩罚。

总结:

做官贵在办事清明,这是中国古代就有的优良传统。

像方复明这样的人,整天只顾自己获取利益,同时还从事间谍工作,他受到法律制裁是理所应当的。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依靠良心的指引,绝对不能背离良心去做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

对于这一点,您有什么看法?请留言参与讨论。

 
标签:
 
更多>同类资讯
更多>猜你喜欢
x 广告
x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