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玩!金湾这对父子,用垃圾烧泥巴,结果很惊艳! 全球快资讯

   日期:2023-07-03 18:54:17     来源:珠海金湾

一门手艺保留一份记忆


【资料图】

一种味道留住一份乡愁

在金湾,有这样一种“非遗”

果木香扑面而来

图案如星辰大海

走进禅心窑,果木的香气扑面而来,那是金湾本地的龙眼木、荔枝木、相思木在柴烧窑里促成陶泥发生化学反应的味道。

自从2010年在珠海金湾建立禅心窑,孙先军已经与这样的香味作伴十余年,烧制出了无数具有金湾本地特色的陶艺作品。他在作品中使用的深海贝壳,经过窑变,常常成为如星辰大海般的图案

2023年,金湾柴烧陶正式纳入金湾区(开发区)第五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项有着100多年历史,又在金湾得到创新发展的古老技艺,开启了生命新的一页。

与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瓷器很不一样,金湾柴烧陶作品没有光滑的釉面,更没有工巧的均匀和对称,而是更讲究自然天成和粗犷原始之美。

在个别茶具上,还可以看到与粗糙表面形成鲜明对比的精致的星空或流水釉面图案。就是这种看似“漫不经心”制作而成的作品,却是非遗传承人多年的研究成果。

金湾柴烧陶艺由山东省日照市孙氏柴烧陶发展而来,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有四代传承。

作为第三代传承人,孙先军在继承山东日照古法柴烧陶技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对窑炉、泥料和薪柴进行创新,形成了金湾特色

● 窑炉是柴烧陶制作的关键。

孙先军对传统窑炉进行改造,设计出了横烟式高效窑炉,创新了窑炉挡火墙的独特设计方案和柴窑烟道的利用方式和方法,发明了独特的用底灰增加灰釉效果及技术,研究出了窑变结晶花的独特窑变效果。

● 泥料是柴烧陶的直观呈现。

孙先军以珠海金湾本地的山泥、塘泥、佛山陶泥为基底,加入金湾色彩斑斓的深海贝壳,其自然的落灰釉在近1300度高温的煅烧下产生自然窑变,变化出宛若宇宙星河般绚烂的效果,在显微镜下,还可以看到一朵朵五彩结晶花,就像是有一只无形的手,在窑炉里悄悄给陶器画上了画。

● 薪柴为柴烧陶注入灵魂。

孙先军特意选用珠海金湾本地的龙眼木、荔枝木、相思木等木材,烧窑前中后期使用不同尺寸的木柴。用含有果木香气的木柴烧出的茶器具遇热水后,可以自然释放出封存的香气,从而丰富茶的口感。

“创新是不容易的,一开始我自己做的茶壶,连盖子都打不开。后来买别人的作品来研究,到处拜师学习,自己反复实验,才有了今天比较成熟的金湾柴烧陶。”

孙先军一直保留着一个做坏了的茶壶,时刻提醒自己,在创新传承的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

在孙先军小的时候,就常常看见爷爷和父亲在砖瓦陶盆陶缸厂工作,后来在多种行业里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柴烧陶的道路上。在他看来,年少时的耳濡目染对于自己在柴烧陶领域的成长有着极大影响。

“有些人看柴烧陶作品,觉得它高不可攀,其实只要有兴趣,愿意花时间,就可以自己做。”

孙先军说,“所以要让这门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就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

为此,孙先军和三灶镇、金湾区文化馆一起,开设陶艺公益课,每周都带领当地中小学生走进陶泥的艺术世界。

在自己开设陶艺课的同时,孙先军还在培养金湾柴烧陶的第四代传承人。

其中就有其子孙传舵。孙传舵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美术系,2019年至今一直从事金湾古法柴烧陶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擅长古法柴烧器皿,所烧造之器直追汉、唐、宋的日用器与花器的气韵风彩

前不久,禅心窑传来一个好消息,金湾柴烧陶第一次烧制出了天青色和柚子色

孙先军把过去在海边捡回来的漂浮木晾干当做薪柴,开窑时就为眼前全新的色彩所惊艳,天青色由深到浅,加上自然形成的纹路,像常春藤爬满了陶器。

“这些漂浮木大多数是台风之后捡回来的,当时环卫工人还很高兴,觉得有人来帮忙收垃圾了。”孙先军笑着说,“这其实也是柴烧陶对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尝试吧,在别人眼中是垃圾的漂浮木,却可以用来进行艺术创作。

如今,除了持续创新

最让孙先军牵挂的还是非遗的推广

孙先军畅想未来

创新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业  

最好是一群人的代代发展

希望随着金湾柴烧陶

走进越来越多的学校

越来越多孩子能够喜欢上陶艺”

 
标签:
 
更多>同类资讯
更多>猜你喜欢
x 广告
x 广告